【资料图】
眼前“千塘”水波轻泛,插秧机插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苗。5月25日,在磐石市吉昌镇优质地理产品——“千塘稻”种植基地,水田中的稻苗迎风摇摆着。
“好田种好稻。”磐石市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管俊站在一片稻田旁向记者介绍,这里的“千塘稻”品牌是绿色的优质地理产品,稻米品质符合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,种植执行NY/T419-2021(绿色食品稻米)标准。“其中低端的品种也比传统种植的水稻价格要高出近10倍,而高端品种的价格则更高。”
管俊表示,今年,磐石市水稻种植面积16300公顷,其中围绕吉昌镇亚吉水库、宝山乡磐海水库等灌区规划的“千塘稻”种植面积1600公顷,主要种植的是稻花香2号,吉农大粳稻518等适于当地的优质品种。“‘千塘稻’种植面积接近10%,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认可。”
“水稻好,我们这儿的黑土地也好。”在齐整的田埂旁,看着种植下的“千塘稻”,指挥现场种植的吉昌镇倒木鲜村村支部书记王英民接过管俊的话。稻田土质看上去显得更加黑亮些,难道这还有什么不同吗?
“这里添加了以秸秆为原料制成的有机肥料,增加了腐殖质含量,大大改良了土壤。”还未等记者开口问,王英民就忍不住给出了答案,“以前种地,化肥、农药用得多,土壤板结严重,亩产效益越来越差。现在我们把用秸秆做的有机肥料还田,既有效利用了秸秆,养肥了黑土地,还少用化肥了,成本也降低了,产出的水稻品质升级了,可以说是一举多得。”
吉昌镇的宣传干事胡修文告诉记者,这里的“千塘稻”能得到中科院地理标识认证,是因为依托亚吉水库优质水资源对水田进行灌溉,同时镇里按照绿色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要求,不断完善水质监测、测土配方、病虫害防治等现代化手段,实现品控溯源。“今年,我们以倒木鲜村、当石村为基地,种植高中端‘千塘稻’300公顷,预计将增收200多万元。”
种下科技稻,实现增收梦。近年来,磐石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种植区开展全程技术服务。截至2022年,磐石市全域共有已通过绿色食品-水稻认证的种植面积196公顷;已通过有机水稻认证391公顷;附标上市的大米产品2个。
目前,磐石市本年度能够采用“千塘磐石”“千塘稻”品牌标识的大米营销主体6家,预计上市附标产品12个。而在今年4月初,由他们规划提议,磐石市供销集团牵头组建并负责运行的稻米产业联盟完成组建工作。“初期首批成员15人,由在稻米产业一、二、三产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员组成。”管俊说,“我们将坚持‘绿色种植、生态种植’这一思路,让好田实实在在地种出好水稻。”
(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俊峰 松花江网编辑 孙桂芳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起点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