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
(资料图)
怎么样才能让暑假的出游时光,不仅内容充实,还能“玩”出意义、“学”到知识呢?跟着“书本”去旅行,近年来逐渐成为不少家长和学生的选择。
假期过半,记者也走访了一些“旅行”回来的学生和家长,看看他们有什么感受。
地点鲁迅故居
讲述金惠小学郦夏
链接课文《早》
我第一次听到“鲁迅”这个名字,是在妈妈喊我起床的嘀咕声中。什么鲁迅先生在桌子上刻了一个“早”字,以后再也没迟到。二年级的时候,我在一本阅读本上,读到一篇文章《早》,写的就是鲁迅先生为了上学不迟到,在课桌上刻“早”,提醒自己时时早、事事早。
为了证实这个“早”字真的存在,暑假,妈妈带我去绍兴参观了鲁迅故里。我亲眼看到了那张破旧的桌子上,深深刻着一个小小的“早”字。
我踏着青石板,一路了解着鲁迅先生少年时生活的地方。三味书屋,在那个年代是当地有名的学校(妈妈说那时候叫私塾),鲁迅先生就在这里就学,那张刻着“早”字的书桌就摆放在学堂的东北方位。百草园,是鲁迅先生儿时最喜欢去的地方,夏天抓蟋蟀、冬天捉鸟,还可以挖何首乌……
回来后,我和妈妈一起查阅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,他的作品可真不少,但让我最有亲切感的还是那篇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,毕竟我到过这两个地方。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完全读懂鲁迅先生笔下的文字,但我体会到了他当时刻下那个“早”字时对自己的要求。
翻阅到《呐喊》自序和《鲁迅自传》后,我可算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会迟到了。他在书中写道:“我有四年多,曾经常常,几乎是每天,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,年纪可是忘却了,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……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。”原来,鲁迅先生小时候,一边照顾生病的父亲,一边走五六公里路去当铺和药铺,还要赶去读书,所以才迟到。
那时候的鲁迅因为到处奔波才迟到,而我呢?自那之后,我也悄悄地在铅笔盒里塞了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——“早”。
地点湘湖
讲述北干小学高钰航
链接书本《湘湖之谜》
暑假,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个决定:每周爬一次山、去一座博物馆,并跟着书本《湘湖之谜》研学湘湖。书上有一章节“景若潇湘”介绍了湘湖的环湖诸山。
说干就干,7月的一个周六清晨,我和同学相约,跟随书本,一起爬湘湖老虎洞山。
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,天空湛蓝湛蓝的,阳光明媚。山上的风景很美,树木郁郁葱葱的,我带着捕虫瓶,抓了一路的昆虫。山上有很多虫子,一路的蜈蚣和满树的毛毛虫,是我害怕的虫类。按往常,我肯定是打退堂鼓或要妈妈抱着过去,但这次我克服了恐惧。嗨!我一脚跨过去勇往直前。妈妈说,这是遇到困难,敢于克服。
这次的山路都是野路,很难爬,我们沿着一路的飘带找方向。妈妈说,这是爬山俱乐部的叔叔特意系在树上,为爬山的路人留下的指路标志。爬山真的很累,但坚持就是胜利,当我看到山顶的美景时,所有的疲劳都消失了,我可以俯瞰整个城市,真的太美了!
下山路更难,又陡又滑,阿姨在后面一路扶着我们,妈妈在前面探路,然后把登山杖的一端递给我们……在互帮互助下,大家完成了2个小时的登山之旅。
爬山虽累,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。这是我们第一次体验徒步野路,我以故事激励自己,学会了坚持不懈,不怕困难,学会了与同学们互帮互助,共同前进,我也懂得了锻炼身体、欣赏大自然的美丽,珍惜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时光。
地点玉门关
讲述江寺小学许开源
链接课文《凉州词》
自从从课本中学了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后,我就对春风不度的“玉门关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趁着暑假,我们去甘肃青海旅游,亲自探访这荒凉的玉门关,亲眼见证诗中所描写的那片蛮荒之地,那个穷尽岁月的关口。
“玉门关”是因为汉武帝时,从西域输入玉石要取道于此因而得名。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,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,一路上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。放眼望去,只有满地的黄土与漫天的黄沙,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,甚至还看到小的龙卷风,在遥遥无际的沙漠中漫无目的地游荡。整个玉门关景区正是在这样一片穷山恶水之上,这不禁让我想起了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来。两千年了,春风依然吹不到这里,陪伴这些历史古迹的只有这一派荒凉……
不知是因为天色已晚还是太过偏僻,除了我们之外,几乎看不到几个人,连工作人员都是稀疏零星。是呀,这样一片险恶之地,又会有多少人还记得它?又有多少人会来呢?
多年以来,玉门关已被黄沙侵蚀得面目全非,当时的威武关口,如今剩下的只有残垣断壁般的城门塔楼与无尽的沧桑……当年的雄光不再,只剩“长河日晷半天垂,万里黄沙入目来”的荒凉,不禁令人感叹!望着这平沙万里,我仿佛看到了李广神箭穿云射月,还有杨门虎将扬戈征西……愿得此身长报国,何须生入玉门关!多年来,“玉门关”就像一位负伤的勇士,挺立千年而不倒,镇守着广阔的国土。虽春风不度,这里却流淌着无限的情怀,深深烙着历史的风姿。
地点乌衣巷
讲述湘师实验小学黄若灵
链接课文《乌衣巷》
期末考试结束后,在整理旧课本时,我读到了刘禹锡的《乌衣巷》,于是,我和家人带着课本开启了一趟南京之旅。
读古诗的时候我对乌衣巷有着很多想象,“朱雀桥”“野草花”“夕阳”“王谢堂前燕”,乌衣巷应该是一个美丽、繁华的地方,毕竟以前是达官贵人居住的地方。到了秦淮河边,美丽的风景深深吸引了我,坐着秦淮画舫,想象古时候两岸的热闹非凡,隔壁的乌衣巷应该也是一样热闹吧。
真正走进乌衣巷,我却大跌眼镜。这么普通的一个小巷子,没有亭台楼阁,甚至连夕阳都没有,只有一条青石板的小路,两边是青砖小瓦的房子,回廊环转,一点都不起眼。妈妈说历史从来不是看的,是要边听讲解边感受的。在乌衣巷,我了解了这个小小的巷子居然藏着六朝变迁,千古兴亡。三国时期,吴国守城军队穿黑衣而得名乌衣营。到了东晋,王谢两家居住在此,开国功臣王导,淝水之战的谢安,还有我们熟悉的王羲之、王献之、谢道韫,这个小巷子走出了许多的高官和文豪,让人惊叹。因为王谢家族的子弟喜欢穿黑色的衣服彰显身份,乌衣营也变成了乌衣巷。
等到隋文帝时期,战乱不断,乌衣巷也被毁,后来慢慢重建,普通老百姓们住到乌衣巷,真的就像古诗说的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今天的乌衣巷世家辉煌不在,历史的变迁,让我能和堂前燕一样可以走进这里,感受着古诗里刘禹锡对于千古兴亡、世事更替的感叹。
“跟着书本去旅行”
为何逐渐火热?
走出书本,游览世界。那些有些陌生或者严肃的课文,因为有了现实的连接,而变得亲切;那些难懂的古文,因为有了古建筑和周围环境的真切体验,而变得触手可及……“跟着书本去旅行,为孩子们打开了一种新的旅行方式、一种新的学习方式。”四年级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。
这个暑假陈女士带着女儿来到了圆明园,她告诉记者,之前学习了课文《圆明园的毁灭》后,女儿就很好奇。真的来到圆明园,女儿告诉她,“妈妈虽然我学习了课文,看到了图片,但是真的看到圆明园,感觉很不一样,很震撼,很可惜。”
“课本在孩子心中具有天然权威性,对课本提及的地方,他们总是会更有兴趣。课本学过的地方,身临其境感受一下,会有全新认知。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发。”陈女士告诉记者。
随着央视《跟着书本去旅行》栏目推出后,让这样的旅行方式更加火热了。不少家长选择利用假期,以课本或经典名著为“指南”,有针对性地带着孩子走近名胜古迹、触摸历史文化,让孩子放飞心情,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,陶冶情操,感悟“读万卷书”之精妙。
正如上述孩子的旅行感受,来到课本里提到过的地方感受是不一样的。金惠小学的郦夏来到鲁迅故居最先想要看,最好奇的就是课本中提到的那一个“早”字。“跟着课本去旅行的意义在于打开对不同事物的真切体会和见解。走进书里,走在路上,跟着课本去旅行,设身处地去感知文化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。”有老师这样说道。
与此同时,“跟着书本去旅行”的方式也成了不少地方规划文旅资源的关注点。比如,天台山就结合了《徐霞客游记》开篇之作《游天台山日记》,以了解学生、学校需求,科学进行规划,并结合当地特色旅游资源、不同年龄孩子的认知特点,把知识和对应的文旅资源串联起来,也成了景点的亮点之一。
旅行和学习的结合
家长也要有所“准备”
在走访中,萧山家长们也分享了一些自己带娃“跟着书本去旅行”的感受和经验。其中相比普通的旅游要做更多的准备,是不少家长一致的观点。
“能让人长见识的并不是旅行本身,而是旅行中与人的交流和与自然、人文环境的交互。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。”三年级家长胡女士告诉记者。很多时候孩子来到课文中的地方,他尽管已经有所了解了,但是很多课本外的知识还是要一步一步去感受的。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就很重要了。
就如湘师实验小学黄若灵在乌衣巷的旅行中,面对这个普通的巷子大跌眼镜,满满的失望,就在妈妈一句“历史从来不是看的,是要边听讲解边感受的”中有所缓和。随后在乌衣巷她渐渐了解了当时的故事,再回头,这个普通的小巷子又变得特殊起来。
要想让旅行和学习可以相辅相成,“不仅孩子要做功课,家长其实也需要做一些功课。如果不了解历史或者当地的人文,那你就需要具有更多的耐心,来应对孩子的问题。”胡女士接着说道。就像去博物馆打卡,其实里面很多的知识家长也并不了解,这时候就需要和孩子一起有耐心地去参观、学习,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。
就如湘师实验小学黄若灵在乌衣巷的旅行中,面对这个普通的巷子大跌眼镜,满满的失望,就在妈妈一句“历史从来不是看的,是要边听讲解边感受的”中有所缓和。随后在乌衣巷她渐渐了解了当时的故事,再回头,这个普通的小巷子又变得特殊起来。
要想让旅行和学习可以相辅相成,“不仅孩子要做功课,家长其实也需要做一些功课。如果不了解历史或者当地的人文,那你就需要具有更多的耐心,来应对孩子的问题。”胡女士接着说道。就像去博物馆打卡,其实里面很多的知识家长也并不了解,这时候就需要和孩子一起有耐心地去参观、学习,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起点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